當前肉雞采食量上不去的原因
發布者:小舟 閱讀次數:19441 發布時間:2018/6/9 16:37:11
近一段時間市場上出現的以消化系統為主的疾病,給養殖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,也給獸醫基層工作者帶來很大困擾,現在我把這幾個月在市場上見到此病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,供大家參考:
發病日齡:本病發病日齡以7日齡左右肉雞為主(約占20%—30%),主要癥狀就是肉雞精神沉郁,閉目呆立,剖檢活雞以腺胃腫脹為主,飼料便不太嚴重。7天防疫后出現嚴重的癥狀,飼料便特別嚴重,肌胃糜爛、采食量下降明顯,只有原先采食量的三分之一。
剖檢癥狀:腺胃腫脹呈球狀,腺體呈不規則凸出、變形,輕輕按壓可擠出乳狀液體,腺胃乳頭水腫呈堅硬樣,局部呈白色膠樣化,嚴重者角質膜潰瘍;肌胃內膜出血、和腺胃連接處呈不同程度的糜爛、潰瘍,肌肉壁腫脹,切開時肌肉壁增厚更加明顯、肌胃角質膜為黑綠色或黑色,外觀呈樹皮樣,上有糜爛區和潰瘍灶,角質層不易剝離;腸道腫脹,內容物呈黑褐色水樣,十二指腸、盲腸出現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癥。
病因分析:
1、此病發病時間一般在6—10月份嚴重,說明這種疾病的發生跟季節有明顯的關系?梢钥紤]以下原因:這個季節氣溫升高、雨水特別多,是球蟲病易發的季節,而且球蟲的發病和腸道的酸堿平衡和微生物有很大的關系:在小腸球蟲感染的過程中,小腸球蟲在腸粘膜細胞里快速裂殖生殖,因球蟲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細胞的大量氧氣,導致小腸粘膜組織產生大量乳酸,使得肉雞腸腔內PH值嚴重降低。由于腸道PH值的改變,使腸道菌群發生改變,有益菌減少,有害菌大量繁殖,特別是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產氣夾膜菌等趁機大量繁殖,球蟲與有害菌相互協同,加強了致病性腸道內容物PH值下降,會使各種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,飼料消化不良,PH值的下降,刺激腸道粘膜,使腸的繻動加快加強,消化液排出增多,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縮短,消化時間減少,導致飼料消化不良,飼料轉化率降低,許多的維生素,特別是B族維生素,不能合成,導致機體維生素缺乏,同時細菌、病毒的大量繁殖需要大量的蛋白質、能量及維生素,造成機體營養物質流失,直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,機體生長緩慢,瘦弱。在發病的過程中,大量的腸上皮細胞破裂。在細菌的作用下,發生腐敗分解,以及蟲體死亡、崩解等產生大量有毒物質,被機體吸收后發生自體中毒,從而在臨床上出現先興奮不安,后癱軟昏迷進而衰竭死亡的情況。
2、飼料中的霉菌毒素:這個季節也是飼料中霉菌多的季節,溫度濕度都適合霉菌的生長,在霉菌生長時所產生的代謝產物—霉菌毒素對肉雞的危害是很大的,霉菌毒素對消化道的破壞為明顯。各種毒素的強腐蝕性引起的口腔潰瘍、嗉囊的炎癥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、潰瘍性以及增生腺胃炎、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形成潰瘍、肌胃角質膜易剝離,角質膜增厚以及角質膜下形成出血潰瘍、腸道脆性增大、腸黏膜脫落、壞死、強腐蝕性引起整個消化系統發生炎癥,影響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,使飼料報酬不合理。
3、疾病的原因:有些疾病是垂直傳播的,比如說網狀內皮增生,流感等,在這里介紹以下流感,流感這個病毒很特別,在春冬季節以侵害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為主,到了夏季以侵害腸道為主,這就是為什么肉雞在冬春季節出現咳嗽支氣管堵塞,夏季出現腸道疾病難治的主要原因了。
4、藥物中毒:長期投喂抗生素,導致腸道菌群失衡,有益菌群數量減少,腸功能紊亂,造成水樣腹瀉。例如長期應用林可霉素可引起偽膜性腸炎,磺胺藥的蓄積中毒則表現為出血性腸炎等。
治療原則:
1、消滅病原體: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。
2、修復受損的腸道粘膜,建立堅強的粘膜免疫系統,提升免疫力,避免重復感染。
3、調節腸道內環境,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的繁殖,維持腸道健康。
4、修復腸道的正常蠕動節律:蠕動亢進的抑制,蠕動過緩的加快。
5、排除毒素,防止內毒素中毒,保護肝腎。
6、補充電解質和維生素。
治療方案:
上午:海健素®(1000雞/瓶),全天量分2個2小時連續飲用,連用兩天;
下午:衛舒(1000斤水/袋)+?担1000斤水/袋),全天量集中7小時飲完,連用4天。
晚上:復方碳酸氫鈉可溶性粉(800斤水/袋),晚上自由飲用。
小結:治療誤區
1、治療時,選擇的藥物,可能是只注意解表的止瀉藥,因為病因沒有除掉,所以腹瀉反復發作。
2、治療時,沒有考慮粘膜的修復,導致病原菌重復感染。
3、治療時,沒有考慮內毒素的問題,所以,導致毒素反復刺激腸道的不成熟細胞,導致滲出和吸收嚴重失衡,腹瀉控制不住。
4、治療時,沒有考慮常規止瀉藥對腸道蠕動的抑制,導致采食量下降,機體抗病能力下降,蛋雞產蛋量下降。
5、治療時,忽略了大劑量抗生素對腸道環境的破壞,導致菌群失調,正常的維生素不能合成,大量的營養物質不能正常吸收,肉雞生長緩慢,蛋雞產蛋下降。
6、治療時,不排除毒素,肝腎功能受到損傷,機體免疫力下降,混合感染增加,甚至死亡。